主要特产介绍

1.花牛苹果

      花牛苹果,是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、麦积区、清水县、甘谷县、秦安县部分宜植地区特产,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。被许多中外专家和消费者认可可与美国蛇果、日本富士相媲美的世界三大著名苹果品牌名果。是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第一个获得正式商标的苹果品种。

      平均单果重260g左右;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.5—14%;可滴定酸0.2-0.36%;去皮果肉硬度6.5kg/c㎡。“花牛”苹果果实圆锥形,全面鲜红或浓红,色泽艳丽,色相片红或条红色,果实着色度90—100%;果个整齐,果面光滑、亮洁;果形端正高桩、五棱突出明显,果形指数0.9—1.0;果肉黄白色,肉质细,致密,松脆,汁液多,风味独特,香气浓郁,口感好,品质上。


2.甘谷辣椒

      甘谷是被称“辣椒之乡”,这里盛产的羊角辣椒,以其椒身长,皮质厚,色泽好,辣味浓,油分多而享有盛誉。辣椒营养丰富,含有辣椒碱、辣椒红素、蛋白质、胡萝卜素、脂肪油、龙葵甙、大量的维生素C,微量的挥发油。

      甘谷辣椒产量高、质量好,该辣椒中维生素C的含量要高出一般辣椒许多,是世界辣椒品种中的佼佼者,在国内外市场上独占鳌头,也是该县的支柱产业,农民增收的主渠道,90%以上出口创汇。目前,已多系列、多品种开发,有辣椒面、丝、片、丁、酱、油等几十种,远销韩国、日本、新西兰、印度尼西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,曾受到斯里兰卡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的高度赞誉,被外商誉为“辣椒之王”


3.甘谷大葱

      甘谷大葱是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的特产。甘谷大葱葱白脆实、落地即断,甘甜多汁,辣度适中,香辛浓郁,富含营养,品质上佳。甘谷大葱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

      甘谷大葱植株高大,假茎较长,直立性强,外形粗壮挺拔。葱叶色鲜绿,管叶厚韧,质地脆嫩,落地即断,嚼之无丝。葱白脆嫩,质地细致,辣度适中,甘甜多汁,香辛浓郁,富含营养,品质上佳。“甘谷大葱”葱白长40—60 cm,直径1—2.5 cm。富含多种维生素、蛋白质、扩物质、可溶性糖等。其中维生素C 0.25 g/kg,维生素A 0.12 g/kg,蛋白质14.17 g/kg,可溶性糖98.1 g/kg,游离氨基酸0.38 g/kg,磷0.25 g/kg,镁0.16 g/kg,钙0.63 g/kg,膳食纤维24 g/kg,干物质13.3%。


4.甘谷酥圈圈

      酥圈圈是甘肃甘谷县的一道汉族传统小吃。以精细白面为主料,用上等胡麻油配以各味香料,精工制作而成。

      其制作方法是将面粉发酵,添加碱水去酸,和以胡麻油,配上鸡蛋,椒末,姜末,桂皮,精盐等佐料,经过精揉细搓后,掐成剂子,并拉条,再揉成大小粗细均匀的环状,形如微缩的救生圈,故又名“曲连”。然后将姜黄、麻油等配置好的糊状物抹在面圈上,置于上下都有炭火的鏊中双面烘烤而成。

      具有耐存耐放之长处,即使在炎夏,存放月余也是光干不馊,常被人们购捎给省内外的亲朋好友。酥圈圈烤成出锅时,香气扑鼻,诱人垂涎,往往不待热气散尽,就被抢购一空。据传酥圈圈是满清时由甘谷城关蒋家独庄一姓李的厨师创制成的。如今第五代传人正在继承先祖遗业,服务于民众。


5.甘谷花椒

      椒可除各种肉类的腥气;促进唾液分泌,增加食欲;使血管扩张,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。一般人群均能食用,孕妇,阴虚火旺者忌食。果实呈圆形,绿豆大小,其外皮是一种常用香料。果实成熟时红色或紫红色果皮叫椒红,种子叫椒目,都是中药材,家庭常用调味品.

      2009年全国名优果品(西安)展评会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、中国果品流通协会、联合国工业组织中国促进处绿色产业专家委员会联合主办,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果蔬种植大县、300多名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。甘谷县选送的蒋老五牌花椒被评为中国名优果品金质奖,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甘谷县“中国花椒之乡”匾牌一面。


6.甘谷浆水面

      浆水面是浆水作汤,加上葱花、香菜等制作的一种面条。天水城乡人民十分喜欢吃浆水面。

      浆水面有清热解暑、治疗疾病之功效,可单独作饮料。在炎热的盛夏,喝上一碗浆水,会使人感到清凉爽快,又能解除疲劳,恢复体力。常食用浆水面还能治一些疾病,有高血压的病患者经常吃些芹菜浆水,能起到降低和稳定血压的作用。对肠胃和泌尿系统的某些病症也有一定疗效。有的医院用浆水配合药物医治烧伤,可大大减轻患者疼痛,取得显著疗效。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记述,浆水有“调中行气,宣和强力,通关开胃,止渴消食,利小便、白肌肤、止呕吐、治泻痢”的功效。浆水中饱含乳酸,亦有抵制腐败菌和抗衰老的作用。

      《吕氏春秋》载:“文王嗜菖蒲菹酸菜,孔子闻而服之,缩頞而食之三年,然后胜之。”这说明酸菜在周文王时就已被人食用。古冀县与周初建国之地陕西岐山相近,这里的人都喜欢吃酸菜与浆水面,故甘谷浆水面是周朝遗风的继续与发展。


7.麻鞋

      甘谷特产工艺麻鞋是用纯麻编织而成,近年来,甘谷县华羲工艺麻鞋厂对传统工艺麻鞋进行系列化产业化开发,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,产品已打入欧、美、日市场。由于工艺麻鞋具有凉爽、吸汗、透气、除臭、防治脚气等优点,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昧。

      天水市辖的县区均产麻鞋,其中甘谷麻鞋以其历史悠久且做工精湛而独树一帜。传统甘谷麻鞋制成后,须在鞋底渗入厚厚一层稀牛粪以坚其质,风干后硬似牛皮,非常适宜在崎岖的山路上长途跋涉,日行百里,足无不适。在肩挑畜驮运载物资的古代,甘谷人走南闯北,穿的就是麻鞋。

      甘谷的麻制品生产,民国时达到极盛。麻鞋是主要产品之一,用纯天然麻料、麻布、棉布及相关编织用具,以传统手工工艺制成。制做时,先将大青麻编成辫,然后将麻辫置于平案,立辫状盘鞋底,盘成麻丝紧密的“千层底”,再用麻绳穿紧左右,固定鞋底;最后用编织钩针钩出麻花辫鞋面、鞋耳、鼻梁,组合时用木楦把鞋撑起来,帮梁、鞋耳、鼻梁贯穿耐力麻绳,鞋即成。式样有单边绳网的偏帮子与牛鼻梁,有以绳网代替鼻梁形成圆口秃顶的齐帮底、一只船,还有三根弦、布包边等。色彩除天然的白色外,还有染色的红、黄、黑诸色,集实用与观赏价值于一体。


湘ICP备18001230号-3